换流站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枢纽,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网络至关重要。在换流站的日常运维、检修以及工程建设等工作中,涉及众多作业人员,且站内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带电设备和危险区域。因此,实现对作业人员的高精度定位,对于保障人员安全、提高作业效率、优化作业流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人员定位方式,如依靠现场人员目测、简单的门禁系统以及有限的监控摄像头等,在定位精度、实时性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换流站复杂环境下对人员精准定位的严格要求。
一、新锐科创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
面对这一挑战,新锐科创推出的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应运而生,为换流站人员定位提供了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巧妙融合了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蓝牙定位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室内外环境下对人员的高精度、全方位、实时定位追踪,有效弥补了传统定位方式的缺陷,为换流站的智能化、安全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系统组成与架构:协同工作,高效管理
新锐科创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由多个关键部分协同组成,包括RTK基准站、蓝牙信标、定位终端以及定位管理平台,各部分相互配合,构建起一个完整、高效的人员定位管理体系。
RTK基准站作为室外定位的核心设备,需安装在视野开阔、坐标已知的位置,以确保能够稳定接收卫星信号,并准确计算和发送差分改正数。其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天气和复杂电磁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为室外区域的人员定位提供可靠的基准数据。
蓝牙信标则广泛部署于室内各个区域,根据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定位精度要求,灵活调整信标的安装位置和密度。这些信标以低功耗、高稳定性的方式向外广播蓝牙信号,为室内定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定位终端是作业人员直接佩戴的设备,其集成了RTK和蓝牙定位模块,能够实时接收卫星信号和蓝牙信号,并根据系统的融合定位算法计算出自身位置。定位终端还具备轻便、耐用、续航能力强等特点,方便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携带和使用。
定位管理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对定位终端上传的位置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存储和分析。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界面,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换流站内所有人员的位置分布、行动轨迹、工作状态等信息,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电子围栏、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等,实现对人员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同时,定位管理平台支持与换流站现有的其他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升换流站的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系统优势:高精度、全方位、智能化
高精度定位保障安全与效率
在换流站的日常作业中,高精度定位是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新锐科创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能够为作业人员提供亚米级的定位精度,无论是在室外的大型设备安装、调试现场,还是室内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中,都能精准确定人员位置。这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人员是否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作业,一旦人员靠近或误入危险区域,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方位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支持
安全是换流站运行的首要任务,新锐科创融合定位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支持功能。通过电子围栏功能,可对换流站内的升压站、高压设备区、带电作业区等危险区域进行精确划定。当人员佩戴的定位终端靠近或进入这些危险区域时,系统在定位管理平台上发出明显的报警提示,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安排人员及时撤离。在应急救援方面,一旦换流站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设备故障引发的突发事故等,人员可通过定位终端一键发出求救信号。系统瞬间锁定人员的精确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快速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结合换流站的地理信息和建筑布局,应急指挥中心能够迅速规划最佳救援路线,调度附近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开展救援行动,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提高了人员的生还几率,为换流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优化人员调度与资源配置
高效的人员调度和合理的资源配置是提升换流站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新锐科创定位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管理人员通过定位管理平台,能够实时查看所有人员在换流站内的位置分布和工作状态,对人员情况了如指掌。当某区域出现紧急任务或设备故障需要支援时,可快速定位距离最近、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实现人员的快速调配。这种实时、精准的人员调度方式,避免了因人员信息不明确导致的调配延误,大大提高了设备故障处理效率,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
结语
新锐科创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架构、卓越的定位性能以及强大的功能优势,为换流站高精度人员定位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换流站复杂环境下人员定位的难题,在保障人员安全、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电力行业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新锐科创RTK+蓝牙融合定位系统将在换流站以及更多电力设施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电力行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电力行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新时代。